借用他人账户投资引发资金归属争议,法院:构成不当得利,应退还!

2025-05-23 10:00
来源: 民一庭
    浏览: 78

当前,投资理财已成为许多人追求财富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投资活动中,因代持、借用账户等行为引发的财产纠纷屡见不鲜。近日,黄梅法院审结一起因投资资金返还引发的不当得利纠纷再一次向投资者敲响警钟,警示人们在投资过程中要谨慎行事,增强风险意识,面对纠纷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案情回顾代投账户引发资金归属争议

2016年原告尤某在他人介绍下,参与了某公司平台投资。在投资过程中,原告尤某使用被告桂某的身份信息和银行卡,在平台以被告名义开立了账户,并先后投入了 200余万元资金。该投资账户的实际操作与经营均由原告负责被告出资16万元。2018年某公司负责人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整个公司账户被查封冻结,原告随即报警。至2020年,杭州中院发布三则受损集资参与人的资金清退公告后,原告方知自己的退款已汇入被告账户。因被告收到三笔清退资金均未返还原告遂诉至黄梅法院

法院审判以事实为依据,厘清资金归属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对案件事实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审查。根据双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充分证明尽管投资账户登记在被告名下,但实际投资人为原告,被告仅提供了少量资金,且账户的日常操作与管理均由原告负责。在资金清退过程中,原告应退资金被发放到被告的银行卡上。法院依法认定被告占有原告应得的清退资金缺乏合法依据,构成不当得利,应予以返还,遂根据原、被告双方的出资比例,就已清退资金的合理分配作出判决。

法官提醒1、规范投资行为。本案中,原告因借用他人身份信息和银行账户进行投资,导致后期资金归属认定复杂。投资者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禁使用他人账户进行投资交易,以确保投资行为的合法性与合规性,从根本上降低纠纷风险。同时,出借银行卡的行为不仅会导致资金被冻结或无法追回,严重情况下还会涉及民事赔偿、行政处罚责任,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

2、警惕非法集资活动。非法集资活动往往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投资者。然而,高回报往往伴随着高风险,甚至可能是非法活动的幌子。投资者应保持理性,对任何承诺“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保持警惕。参与任何投资之前,务必核实投资项目的合法性。

3、明确权利义务。在共同投资等经济活动中,无论关系亲疏,都应通过书面协议等方式,明确各方的出资比例、权利义务、收益分配及风险承担等事项。明晰的权责划分,能够在纠纷发生时,为权益主张提供有力依据

4、增强法律意识。投资者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参与投资活动时,要确保自身行为合法合规,避免因法律知识的匮乏而陷入不必要的法律纠葛。如果发现投资活动存在违法违规情况,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及时收集、保存相关证据,通过法律途径理性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