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燃灯精神,坚守法治信仰
——“五一奖章”获得者胡江庭事迹介绍

2020-05-15 16:03
来源: 大河法庭
    浏览: 574

日前,黄梅县总工会表彰了一批为黄梅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其中,黄梅法院大河法庭庭长胡江庭荣获“黄梅县五一劳动奖章”。

image.png

人物简介:胡江庭,男,42岁,中共党员,1996年入伍,1998年退伍。2000年被安置分配到黄梅县法院后,便自动请缨前往基层锻炼。历任黄梅县法院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审判长,现任黄梅县人民法院大河法庭庭长。

事迹介绍

“燃灯者,光亮源自内心。点亮自己,温暖他人。”这是来自黄梅法院大河法庭庭长胡江庭内心的信仰。

2000年,胡江庭在退役分配到黄梅县人民法院工作后,便主动请缨到基层法庭锻炼。他凭着坚韧不屈的军人毅力、对法律职业的执著追求,深深扎根在基层一线,一干就是二十年。风雨兼程,新老传承,青丝染白发,矢志终不渝,他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用勤恳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同事的赞誉和当事人的好评,并多次被评为县法院先进工作者、黄梅县政法工作先进个人,所在法庭被县法院评为先进单位、被市中院授予集体三等功的荣誉称号。

一、初心不改,彰显军魂

当年,他胸怀赤子丹心参军报国,满腔热血挥洒军营,艰苦的军旅生活赠送给他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一名军人,也许永远不会成为将军,但却没有理由不成为一名优秀士兵。脱掉的是军装,留下的是军魂;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本色。军人的赤忱仍写在他的脸上、刻在他的心中、印在他的行动里。

刚进入法院系统时,他还只是一名法律小白,但身上却有股不怕输的猛劲。不会的可以从头来,摔倒了可以再爬起来,凭着坚韧不拔的军人气概、愚公移山的执着毅力,他将摆在面前的一座座大山搬走。在取得了法学本科学历后,他又向全国法律资格职业考试发起挑战。

在基层法庭很辛苦,他既当司机又做书记员,但只要有空,他就坐在办公室看书学习。历年真题做了一套又一套,辅导用书买了一本又一本,码起来都有一人高。家中父母看他学得那么辛苦,曾劝说他放弃;爱人心疼他总是熬夜,怕伤了身体。“生命中最为可怕的,是失去生命的热情和奋斗的勇气。”他在人生感悟中写道。前进路上无逃兵,捅破黑暗即是光明。经过三年的辛勤付出,他终于通过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开启了法律职业规划的新篇章。

二、点燃心灯,与法同行

担任审判职位以来,胡江庭每年经手承办的民商事案件超过了200件。基层法庭工作量大、案件多、时间紧,为了提高审判质效,紧追结案率,他经常加班加点,白天开庭、晚上写法律文书,已成为他的工作常态。随着法治建设求变创新、司法改革不断推进,司法工作也迎来新的挑战,他作为员额法官更深感前行不易,也深知唯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不被时代淘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勤于付出方见成效。由他撰写的《诈骗罪、合同诈骗罪和民事行为的区别》论文在第三届“湖北法官论坛”征文比赛中获得优秀奖、裁判文书在全市法院裁判文书评比中获得优秀奖。

三、担当有为,情融法理

大河法庭辖管两个乡镇,辖区面积大、人口众多,案件数连年攀升,却只有他一位员额法官。2019年,大河法庭受理案件346件,结案率100%、调撤率51%、简易程序适用率70%。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

在坚持服务大局的前提下,胡江庭立足当前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如何在提高审执效率上下功夫。借助法院和司法局开展的“党员联建、庭所联动、纠纷联调”活动,他推出繁复案件进村社区,法官、调解员和网格员联防共享的工作方式,确保简化案件就地开庭、权责明确当场调解、公开透明当庭宣判,既缩短了案件的审理周期,又提升了司法公信力,让当事人看得懂、心里明,做到胜败皆服。农历腊月二十六,胡江庭还在为一起多名原告追讨工程款的民事案件而奔波。经过多轮磋商和释法明理,胡江庭最终促成原、被告达成调解协议,忙完一切时,已是晚上九点。

四、疫情防控,义不容辞

一场疫情打破了生活原有的节奏。腊月二十九,黄梅法院疫情防控战役正式打响,身处乡镇的胡江庭不畏艰险、积极应战,以黄梅法院人的身份加入辖区乡镇疫情防控大军,为乡镇疫情防控战役贡献司法力量。他带领大河法庭其他干警,深入基层一线,每天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测量返乡人员体温、协助村两委管控道路、帮村民代购生活必需品等,用默默坚守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起一道牢固的生命防线。

高标准、严要求在胡江庭的工作生活中随处都有体现,他以良好的职业素养、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过硬的司法能力取信于广大群众,展示了新时代法院干警的精神面貌,树立了黄梅法院人公正、高效、担当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