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预付式消费场景愈发普遍,从健身房办卡到美发充值,再到各类培训班报名,这种消费模式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滋生出诸多问题,商家“卷款跑路”、“霸王条款”横行等现象屡见不鲜,成为消费者心中的“痛点”。2025年5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施行,为预付式消费市场的规范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后盾。
6月27日,为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维权意识,普及相关法律知识,黄梅法院联合县司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预付式消费专题普法宣讲活动。
活动中,法院干警在鹏泰商超广场,拉起了宣传标语,设立起咨询服务台,热情地向过往群众发放精心制作的《预付式消费风险警示与防范指南》等宣传资料,介绍了预付式消费中的常见陷阱以及应对方法。干警们还结合实际案例,面对面地为群众讲解了预付卡消费领域的法律法规,着重介绍了如何防范预付式消费风险,并提醒消费者办理预付卡前,务必谨慎选择经营主体,仔细查看商家的营业执照、经营资质等;对于商家提供的合同条款,要逐字逐句阅读,警惕诸如“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充值金额概不退还”等霸王条款;消费过程中,一定要妥善留存消费凭证,如发票、合同、付款记录等,为日后维权保留的关键证据。
随后,干警们还进入商场,针对入驻其中的食品、药店、美容美发等预付式消费高发行业的商家开展精准普法,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详细讲解了消费者在哪些特定情况下享有合同解除权。商家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普法对自身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今后一定会依法依规经营。
此次活动成效显著,累计发放宣传资料五百余份,解答群众咨询百余人次,走访商家十余家。通过此次宣传,不少消费者表示对预付式消费的风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后消费会更加理性和谨慎;商家们也增强了依法经营的意识,为营造健康有序的预付式消费市场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
下一步,黄梅法院将持续发力,继续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不断创新普法形式。一方面,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定制化”“菜单式”普法活动,根据不同行业、不同消费群体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法律知识普及服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高效审理各类预付式消费纠纷案件,通过司法裁判明确规则、树立导向,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让法治的阳光照亮预付式消费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