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法院:工人讨薪无小事,高效调解促“薪”安

2025-03-25 15:08
来源: 独山法庭
    浏览: 42

近日,黄梅法院独山法庭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成功调解因同一包工头拖欠5名农民工薪资而引发的劳务合同纠纷案,促成双方通过线上签署调解协议,以实际行动化解了5名民工的烦“薪”事,有效维护了民工的合法权益。

拖欠薪酬起纠纷

2015年,李某雇佣程某等5人在工地从事泥瓦匠工作。完工后,经双方结算,李某差欠程某等5人薪酬共计13800元,李某出具欠条予以确认。后李某仅于2022年向程某支付了1000元劳务费。因被拖欠的劳务费迟迟没有着落,在多次催讨未果后,程某等5人将李某诉至法院。

双向疏导促和解

案件在独山法庭受理后,考虑到案件涉及农民工群体利益,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案件涉案金额较小,为尽快缓解程某等5名民工的经济困境,承办法官迅速启动涉民生案件“快立快调”机制,引导双方以调解方式处理纠纷。

调解初期,双方意见不一,程某等人坚决要求李某立即支付全额欠薪,李某则表示当初承包工地的工程款一直没有回笼,目前自己经济也存在困难,无法一次性清偿所有欠薪。

承办法官融合双方意见,通过“分步调解”处理纠纷。首释法理,援引相关法律条文,向李某阐明拒付报酬的严重后果,使其深切体会到农民工辛勤劳动的价值;再析情理,向程某等人阐释李某并无恶意拖欠之意,实因财力所限,倡导双方设身处地思考,缓解彼此间的紧张氛围。

云端签约提效率

经过承办法官的耐心引导和法与情“双管齐下”,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分期支付的调解协议。考虑到李某身在外地,为减轻各方诉累,承办法官便指导双方当事人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线核对协议条款、完成电子签名,以“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真正实现“让正义提速,为百姓解忧”。

调解是最优的审判,法官的耐心让当事人感受到了暖心,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后续,黄梅法院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民生小事以及群众急难愁盼事项,积极探索劳动者讨薪案件“最优解法”,努力让劳动者减少烦“薪”事,努力实现审判有“力度”、调解有“温度”、办案有“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