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法院:案件调解遭遇“一波三折”,借贷纠纷终迎“柳暗花明”

2025-04-02 11:05
来源: 孔垄法庭
    浏览: 71

近日,黄梅法院孔垄法庭成功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促成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该案的顺利调解,不仅减轻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有效维护了双方的合法权益,还彰显了“将调解贯穿诉讼全过程”的解纷理念,体现了司法为民的使命担当。

2022年陈某因资金困难向同村村民李某借款,陈某的妻子为该笔借款提供保证担保。期间,在陈某陆续偿还了部分本息李某将剩余债权转给儿子小李陈某小李出具了借条。因陈某拖欠款项未还,双方由此产生纠纷,经村委会调解未果后小李诉至黄梅法院孔垄法庭要求陈某还款。

孔垄法庭受理案件后,在送达过程中巧用“送达+调解”方式,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被告陈某表示其已与妻子离婚,该笔借款均用于自己的工程施工,与妻子无关,近几年行业不景气,自己资金周转困难无法一次性偿还,愿意分期付款。在向小李转达了陈某的想法后,孔垄法庭庭长、承办法官袁林杰表示可以促成双方以调解方式处理纠纷,但小李认为陈某言而无信,对调解极大的抵触心理。承办法官耐心向其释明诉讼风险和执行成本,详细分析调解结案的优势,小李的对立情绪渐渐有所好转,调解意愿逐渐强烈。

然而,因双方始终就欠款金额未能达成一致,多番调解均没有实质性进展,案件如期进入庭审程序。

庭审中,在承办法官的主持下,原、被告双方向法庭提交了相关证据材料,经过核账,双方最终确定了欠款金额,但在利息问题上仍各执一词,分歧明显。

承办法官始终将调解贯穿诉讼全过程,再次采用“背靠背”的方式开展调解工作。面对原告的高利息诉求,承办法官结合相关法律,明确告知双方约定的利息超过了法律规定的保护利率,若仍坚持主张该利息,则明显违反法律规定,希望原告可以考虑被告的经济状况,适当作出让步。在与被告的沟通中,法官用“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俗语,耐心向其释明拒不履行还款义务的法律后果,引导其换位思考,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方案。

法理讲毕,情理又起。考虑到原、被告双方同为乡里乡亲,平日里低头不见抬头见,承办法官巧妙利用这份乡土情谊,再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劝解双方各退一步,海阔天空,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达成了调解协议。

“袁庭长,为了我这案子你费了不少精力,我一定按照调解协议履行到位,不辜负你帮我们调解纠纷、调和关系的苦心!”在签订完调解协议后,被告陈某紧握承办法官的双手说道。

民间借贷纠纷往往夹杂复杂人情因素,调解不仅能高效定分止争,更能减少当事人诉累,修复社会关系,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该案的调解,虽历经坎坷,却收获了圆满,是黄梅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后续,黄梅法院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心用情用力调解好各类纠纷,以实际行动谱写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鲜活故事,用具体案件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