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法院:微信群聊既解尴尬、又化纠纷

2024-08-13 17:36
来源: 蔡山法庭
    浏览: 1468

近日,黄梅法院蔡山法庭通过微信群聊成功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化解在诉前,既缓解了曾为恋人的双方当事人对簿公堂的尴尬,又减轻了双方诉累,及时定分止争。

由于资金周转需要,王某多次找女友余某借款。2015年,两人结束恋爱关系分开后,王某向余某出具了借据,载明了还款相关事项。然而王某并未按照约定时间还款。期间余某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顾及到两人曾经的恋爱关系,多年来余某一直催讨王某还款,并未提起起诉。而王某在陆续偿还部分款项后,下欠40万元本金及利息、违约金始终未还。无奈之下,余某只好诉至蔡山法庭。

承办法官在查阅案卷资料、详细了解案情后,考虑到原、被告双方均在外地工作生活,且现均已成家,曾是恋人的两人当庭对峙难免尴尬,在征得双方意见后,将双方当事人及代理人拉进临时组建的微信群内,通过微信群聊“指尖”开展诉前调解。

微信群内,王某、余某正你一言、我一语地通过文字和语音诉说着各自现状和难处,承办法官适时引导,一步步推进调解事宜。在王某表明自己目前没有固定收入的困境后,余某同意降低诉请里的利息和违约金数额,承办法官则抓紧时机,提出分期付款方案。

在确定好还款金额和还款时间后,承办法官引导双方通过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线上签订诉前调解协议。

“为了避免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借钱给王某的事我一直没和家人说,没想到不用和王某见面,我的烦心事就解决了,太感谢法官了!”在签完调解协议后,余某高兴地向承办法官致谢。

该案从诉至法院到调解结案耗时不过5天,承办法官通过精准找到双方顾虑点,高效沟通,有序引导,将困扰当事人多年的大额借贷纠纷化于文字与言语间,获得了双方当事人的高度好评。而像这样的调解场景和解纷故事,每天都在黄梅法院各基层法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