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筑牢基层法治根基,服务保障乡村振兴,11月13日晚,黄梅法院小池法庭法治夜校走进小池镇张东湾村,以“村湾夜话”方式开展普法宣讲活动。
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们在晚饭后纷纷聚集在村委会的小广场上。灯光下,法庭干警们的身影显得格外亲切,他们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聊着家长里短,说着法律知识。
活动中,小池法庭庭长杨维兵围绕婚姻家庭、人身损害、民间借贷、土地承包等各类与村民们息息相关的纠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们宣讲了《民法典》相关法条知识,让复杂的法律条文变得简单易懂,让村民们对法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杨维兵还结合自身多年的办案经验和经办的真实案例,就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了详细讲解,并指导村民们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方式处理矛盾纠纷,鼓励村民们在遇到问题时勇于维权。
“法官,‘枫桥式人民法庭’具体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给我们讲细致点?”
“我农闲的时候经常在工地打点零工,但有时要不到工钱,法庭管不管?
“男女双方没有正式结婚,彩礼还能返还吗?”
“法官,能不能帮我看看,我手上的条子还有没有法律效力?”
“前几天接到电话说我中了奖,让我提供银行卡账号兑奖,这是真的吗?”
……
在互动交流环节,村民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干警们一一进行了耐心细致地解答。面对面的对话交流和释法答疑,让村民们倍感亲切,大家还纷纷就如何助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打造法治乡村、和谐乡村、无讼乡村提出了许多接地气的宝贵建议。
随着夜色的加深,普法宣讲活动渐渐接近尾声。干警们在离开前,还特意留下了联系方式,以便村民们日后遇到法律问题时能够及时咨询。“谢谢法官们的生动讲解,不仅让村民学到了法律知识,同时也让作为人民陪审员的我接受了一次很好的业务培训。”县人大代表、小池镇张东湾村党支部书记洪杰对此次“村湾夜话”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种“送法上门、咨询到家”的普法方式,不仅有助于人民法庭了解收集辖区村居里潜在的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引导村民们树立“调解优先”的非诉解纷理念,还拉近了法庭与百姓之间的距离,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普及了法律知识、解答了法律疑惑,取得良好的法治宣传效果,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和称赞。
下一步,黄梅法院将持续深入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坚持法庭服务重心下沉,积极组织开展法治夜校、村湾夜话、巡回审判、法律明白人培训等法治宣传活动,着力抓前端、治未病,以法治新“枫”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绘就平安法治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