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案标兵】立案庭庭长宛静经验分享

2022-02-22 09:00
来源: 宛静
    浏览: 7136

院党组安排我与大家交流办案经验,说实在的,内心很是忐忑不安。在座很多老同志都是我工作的领路人,与你们共事,受教良多。下面,我就个人一些体会向大家汇报,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站稳人民立场,羸得理解支持

在立案庭工作,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会最深。一名好法官要有一颗司法为民的心,方得当事人的信任。

在一起工伤案件的审理中,原告是工业园区某企业一名员工,工作期间被机器割伤了右手,一时失去工作没有收入来源,提出工伤赔偿。企业则认为是当事人未按规定操作才发生事故,损害应由当事人自行承担。经过深入走访,我们了解企业并不是不想赔,而是对原告提出的高额赔偿金额不能接受,且原告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已影响到企业正常生产。站在原告角度,我们要充分尊重她的诉求,指出受伤是事实,得到赔偿正当合理。同时也要通俗易懂地释明法律规定,寻求理解,达到可沟通的目的。经过几番耐心细致的劝导,双方互相体谅,最终达成一份除支付医疗赔偿外还给予原告一次性补偿的调解协议,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二、恪守正义准则,书写满意裁判

一进入法院诉讼服务大厅,“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行大字便映入眼帘,这是我们的行为准则,也是价值追求。我们只有充分运用法官手中的公正之剑,才能斩断纠纷,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满意度。

诉调对接平台转来一起追索劳动报酬纠纷系列案。因包工头拖欠工资,15名农民工生活遇到困难,遂向黄梅法院起诉维权。经调查了解,受疫情影响,项目停工、工程款未及时结算,包工头全额支付工资有困难。此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判决很容易,执行却是个难题。如何让双方的利益最大化,调解是最好的方案。“法院+工会”调解室历经3天十几轮的耐心调解,促使双方达成了协议,并及时进行了司法确认,约定由包工头先期垫付10%款项,余款按月支付,既解决了农民工燃眉之急,又减轻了包工头压力,双方均表示满意。

在另一起系列案件中,8名职工临近退休时发现养老成了大难题。事情起因已经过了30年,涉及多个已被改革转换的部门,调解的难点在于合规办理退休手续。我们翻阅大量文件、确认证据,与工业联合会、社保局、当事人进行多方调解,找到工资单、改制文件,依法确认用工事实,确认了职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及时保障了职工权益,也解决了违规经办的风险,该起案件的成功调解得到了社会一致好评。

三、把握关键情节,裁判充分说理

推进简案快审,要点在快,关键在服。尊重和理解自古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沟通方式,法官要在心态及言行上与当事人平等相待,耐心地听取当事人的意见,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官会为他主持公道,案件的审理才能事半功倍。

在一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中,原告朱某在事故发生后进行了双膝关节置换手术,仅医疗费就达近二十万元,并单方鉴定为九级伤残。司机、保险公司对朱某右膝关节置换手术与事故因果关系及外伤参与度存在重大异议,提出重新鉴定要求。经查阅案件其他证据发现,朱某提交的证据之间互相矛盾,启动重新鉴定程序非常必要。我们接到申请的当天便将委托鉴定报告送出,十天后新的鉴定意见却提出“如果朱某的右膝关节置换与本次事故存在因果关系,则构成九级伤残,外伤参与度为10%;如果朱某的右膝关节置换与本次事故没有因果关系,则对伤残不予评定。”为了查清案件事实,我从交警部门的事故现场勘验资料、询问笔录及朱某首诊医院处,发现其受伤时为左腿的关键性证据。庭审中,朱某在大量证据面前突破心理防线,透露其真实想法。庭后我们及时作出判决,将赔偿明细遂项列明,既保护了企业合法资产不流失,又照顾到当事人损害事实。经过多番努力,这起历时一年、争议较大的交通事故案件在起诉到法院后仅30天就得到了裁判结果,且双方均予服判。

四、坚持心怀敬畏,敢于动真碰硬

心底无私天地宽。再难的事,只要我们时刻保持对法律的敬畏、对职业的敬重,就能敢啃硬骨头。

孔垄法庭曾向工作室移交一起离婚案件。被告为经常与法院打交道的法律工作者,知法懂法。原告据此认为被告关系很铁,法官会有偏私,并对调解结果一概不服,致双方纠纷不断。此案移交后,我对情况进行了评估,认为解决原告法律认知肓点和对法官的偏见是关键。于是我将原告请到工作室,耐心地听取她的意见及诉求,原告慢慢放下戒备,缓和了对立情绪。通过几轮面对面释法明理,双方最终达成调解意见。

近年来,尽管我的工作量不断增加,肩上的担子愈加沉重,但我的成长和收获远大于疲累。也正是院领导和各位同事的理解与支持给予了我前行的力量。经过的是时间,坚守的是初心,未来我将继续修身养德、克已守廉,展现法官风采,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