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我的工钱这么顺利就要回来了,法官考虑得真周到!”“不用去法院,微信上也能调解,真是越来越方便了!”……近日,黄梅法院大河法庭成功调解一起农民工劳务纠纷案,高效便捷的线上调解、司法为民的暖心举措获得了当事人的高度称赞和认可。
原告吕某与被告袁某共同为业主王某装修房屋,装修工程结束后,吕某始终未拿到应得的工钱。因吕某系受袁某雇请,在多次向袁某催讨工钱未果后,吕某遂将袁某诉至法院。
为尽快帮吕某追回被拖欠的薪资,最大限度降低诉讼成本,大河法庭积极引导双方开展诉前调解。调解中,袁某辩称,其与业主王某签订了装修合同,依约吕某的工资应由业主王某支付,与其无关。
为查明案件事实,承办法官依法追加王某为本案第三人。因吕某、袁某均急着外出务工,为节约双方时间成本,在征得各方同意后,法官通过微信沟通方式对该案展开线上调解。
沟通中,王某对吕某提出的工钱金额予以认可,但认为其系与袁某签订的合同,如果自己直接将工资支付给吕某,担心袁某会另行起诉。而吕某却不同意王某直接将工钱支付给袁某,担心袁某收到钱后,仍可能会拖欠自己工资。
结合各方顾虑,经过多番协商,承办法官提出了解决方案,让王某将款项转至法院账户,袁某在将工资支付给吕某后,再向法院办理领款手续,三方对此方案均予以认可。
在承办法官的主持下,各方当事人在线签订了调解协议,吕某当天收到了袁某的工资转账,袁某后续也从法院账户领取了王某支付的款项。看着工资到账,吕某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今年以来,大河法庭通过“法庭+工会”、诉前调解、线上调解等方式,成功为32起案件37名民工讨回薪资70余万元。后续,大河法庭将始终秉持“如我在诉”理念,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能动司法,充分发挥诉调结合在涉民生案件处理的引领作用,全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